蒙太奇理論 Montage
蒙太奇(montage)一詞源自法語,指一個物體或建築體被「組裝」起來、「建構」起來的意思。用於電影上,指的是特別具有藝術表現力的電影剪接手法,可以帶領觀眾跳脫空間與時間的限制,並向觀眾傳達更為深刻的情感或思想。
蒙太奇是電影獨特的表現手段,它貫串在電影創作的全部過程,包括敘述方式、時空結構、音畫的組合關係,以及最常被探討的部分:對鏡頭的運用及鏡頭間的組接,場面與段落的轉換。在電影創作中,蒙太奇的手法大致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敘事蒙太奇,以推動情節、展示事件為目的,會按照情節發展的時序、邏輯及因果關係,來組合鏡頭與場面,引導觀眾理解劇情,是電影中最常用的敘述方法。交叉剪接、平行剪接、一般連戲上的剪接都屬於敘事蒙太奇。
另一種是表現蒙太奇。表現蒙太奇以加強藝術表現和情緒感染力為主旨。透過鏡頭相接時在形式或內容上相互對照、衝擊,從而產生一種單獨鏡頭本身不具有的、或更為豐富的涵義,是電影中極具創造力的表現手段。吸引力蒙太奇、衝擊蒙太奇等都屬於表現蒙太奇。在法國導演楚浮的《槍殺鋼琴師》(1960)中,一個匪徒說:「如果我說謊,我媽會死。」話才說完,畫面上切入他母親昏倒的鏡頭。這種穿插包含兩個層面:一面是匪徒幻想的虛構世界,他擔心自己的咒語成真,所以聯想自己的母親昏倒。更經典的例子是艾森斯坦的《罷工》(1925),一群工人被軍隊射倒時,畫面緊接著一個牛群被屠殺的鏡頭。這些都是表現蒙太奇的例子。
雖然在有聲片後,蘇聯蒙太奇電影運動已逐漸失去明顯的影響力,但蒙太奇剪接觀念仍在寫實主義或其它電影形式中有細緻的發揮,如好萊塢電影中的連戲觀念、無痕跡剪接等,在敘事電影中有極重要的典範意義。另外像法國新浪潮時期,尚盧‧高達及亞倫‧雷奈等人對蒙太奇創作觀念的開發,對電影語言及敘事方式也具有很大的啟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