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電影 Color Film

早期的彩色電影其實是黑白的電影膠卷再人工染上顏色的!當時,染色還有其代表的意義,例如藍色代表白天,而棕黃色則代表夜晚。這樣的染色技術一直維持到1920年左右,但是這種上色技術需要大量的人力,而且無法符合觀眾期許的真實感,一直到了1930年代,美國的「特藝色彩」(Technicolor),研發了新的彩色沖印技術,例如三色技術(three-strip)就是其中一種,後來不同國家也出產不同的彩色電影底片,比如美國的伊士曼色彩、德國的愛克發色彩、義大利的費藍尼色彩、法國的吉華色彩還有日本的富士色彩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