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暑假作業》 A Time in Quchi

2013 │ 臺灣TW │ 彩色Color │ 109mins │ 普遍級

導演:張作驥

在臺北都會生長的小寶,因為父母無暇照顧,而被送往新店郊區的爺爺家過暑假。從原本刺激忙碌的3C世界來到步調緩慢的平靜鄉間,小寶從格格不入到打開心房,開始關心身旁人群和親人,也在假期結束之際瞭解到人生有比暑假作業更難的課題。

推薦理由

影片從孩子角度來觀看大人的世故、生活的變化,甚至如何面對至親好友離世的生死議題,除了淡淡呈現城鄉之間截然不同的童年經驗,也悠悠觸及人生充滿意外的無常況味。曾入圍第66屆盧卡諾影展競賽單元,並獲第50屆金馬獎最佳新演員及最佳原創電影音樂兩項提名。透過本片可討論的課題很多,特別是從孩子們的眼光來探討家庭關係,也可從生活環境的變化,討論到生命、死亡及成長等議題。可以侯孝賢導演的《冬冬的假期》做延伸閱讀。

引導問題思考

  1. 片名「暑假作業」指的是學校老師派給哥哥小寶的「日記作業」。這個暑假小寶應該寫了兩個月的日記,但導演只選擇呈現了其中五天的日記,由小寶的畫外音旁白唸出來(只有觀眾聽得到)。這五場「寫日記」的戲,導演呈現的方式都不太一樣。有的是旁白的內容和小寶經歷的事剛好相反──為什麼呢?有的是旁白的聲音和畫面搭不起來、沒有同步──為什麼呢?有一場甚至連旁白都消失了──為什麼呢?
  2. 電影的開頭和結尾,分別標示了暑假的開始與結束,而且鏡頭都是小寶坐在爸爸的車上,開頭是爸爸載小寶前往位於新店「屈尺」的鄉下爺爺家,結尾則是離開鄉下、準備返回台北。這兩趟車程不只方向相反,經過一個暑假,許多事物也已經不一樣了──仔細觀察,畫面上和聲音上,這兩趟車程有甚麼不同呢?而且,全片的最後一個鏡頭,在回程汽車上的小寶,忽然往後看,但導演故意不讓觀眾看見他看見了甚麼──你覺得那是什麼呢?
  3. 這部片裡有一個悲劇事件:小寶在鄉下認識的好友在山澗的小溪裡玩耍捉魚時,不慎跌入河裡,摔破了頭,最後送醫不治而死去。導演呈現這場戲的方式很特別:先是他在河裡的石頭之間跳來跳去、找地方站穩好刺魚,然後是兩三個沒有任何人的小溪鏡頭,接著是河岸上鐵皮屋的畫面配上其它孩子的畫外音嘈雜聲(仔細聽會發現有人嚷著出事了出事了),最後是鄭人碩大哥哥抱著頭破血流的名詮、邊往岸邊走邊喊著快叫救護車。請問,導演為何不把最關鍵的發生意外的那一幕給拍出來呢?
  4. 在這部片裡,有的畫面導演故意不拍出來給我們看,有的畫面導演卻給我們看了兩次──更奇怪的是,這個出現兩次的畫面裡,內容居然不太一樣。比如說,小寶被鄭人碩大哥用小貨卡載去爺爺唱卡拉OK的那一場戲,後來在小寶的回憶裡又出現了一次。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一件奇怪的事:在回憶裡,小寶走過那座小木橋時,出現了「名詮跳水」的鏡頭(那時他還沒發生意外而死去);但是這場戲稍早第一次出現時,卻沒有出現這個鏡頭。──為甚麼呢?為甚麼導演不直接把這場戲「複製貼上」就好了呢?為什麼導演故意在這場回憶的戲裡多加上了一個之前在同一個場景裡所沒有的鏡頭呢?
  5. 這部電影裡還有一些特別的「道具」,它們不只是「東西」或「物品」或為了讓人物做甚麼事而必須使用的「工具」而已 (比如人物喝水時需要杯子),而是在「表面底下」或「表面背後」具有特殊「意義」或「暗號」的「裝置」。比如說用藍色畫上了人臉的「石頭」(後來小寶把自己的臉也塗上藍色,為甚麼?),比如說妹妹蒟蒻背上的「翅膀」(準備出發回到都市的家時她忽然發現翅膀不見了,為甚麼?)──這兩個「物」在電影裡扮演甚麼角色呢?它們暗藏了什麼導演沒有直白明說的訊息呢?
  6. 除了意味深長的「物」,這部電影裡還有二種「動物」吸引了觀眾的注意、也值得我們思考:黑羊與孔雀。這兩種動物都和那位「刺青大哥」有關係:他兩次牽了黑羊出來吃草,一次遇到小寶要去打籃球不理他也不幫他,一次則是結尾時他牽著黑羊和爸爸交談。交談裡提到孔雀就是他家飼養的,「有空歡迎回來看孔雀。」在這之前,小寶就已經在四處閒晃時見過那隻孔雀了。一隻是色彩鮮豔斑斕的孔雀,一隻是除去了所有顏色只剩下黑色的山羊,而且都是那位刺青大哥所飼養的,因此,兩種動物之間好像隱然有甚麼神秘的聯繫。請你想一想,這二種動物各自代表了甚麼?象徵了什麼?牠們攜帶了甚麼導演暗藏的訊息?刺青大哥到底是誰?工作是什麼、過著什麼樣的生活?他到底為甚麼會出現在電影裡?如果把刺青大哥、孔雀、黑羊都從電影裡拿掉,似乎完全不會影響劇情,但導演仍然特地安排了這個角色以及他飼養的二種動物,究竟導演的用意是什麼呢?

 

撰文:陳俊蓉(策展人)

問題設計:陳平浩(影評人,曾任《放映週報》專欄作者和採訪編輯,影評另見《電影欣賞》、《紀工報》等。近年擔任富邦電影發聲學校講師)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