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冰花》The Dull-Ice Flower
1989 │ 臺灣TW │ 彩色Color │ 93mins │ 普遍級
導演:楊立國
本片改編自台灣文學大師鍾肇政的同名小說,由吳念真編劇、楊立國執導。描述六O年代台灣偏鄉小學內一位出身貧苦茶農家庭但擁有繪畫天賦的兒童古阿明,遇到一位從都市到鄉下代課的美術老師,千里馬巧遇伯樂,但卻不敵其它老師與校長為了政治利益而改讓美術觀念僵化的鄉長兒子去參與全國美術比賽。美術老師目睹政治粗野地凌越了藝術、有創意有才華的孩子被打壓與排斥,憤而求去。待他帶著由古阿明畫作《茶蟲》所獲得的世界兒童繪畫大獎回到茶鄉時,古阿明卻早已因為營養不良併發肝炎而夭折過世。
推薦理由
雖然這是一部兒童電影,但卻是一齣陰暗殘忍的悲劇。兒童是可愛的,但貧窮兒童卻是可憐的;古阿明的美術天分得不到培養與發展、繪畫夢想遭受挫敗與腰斬、以致最後貧病交迫而死去的悲劇,乃是貧窮家庭的後果;這是台灣電影史上少數深刻著墨「貧窮」此一階級議題的電影。然而,這悲劇不只來自家庭,也來自學校與社會的結構壓迫。「政治不該進入校園」向來只是口號與遁辭,校園始終充滿政治:片中教師之間的派系鬥爭或合縱連橫,老師挾「好學生」(通常是富學生)以自重,功利化、標準化、甚至非人化的教育觀念與制度,都在小小的校園內複製與鞏固了彼時的威權體制。片中的時空為六O年代台灣,但此片製作映演的九O年代初,已是教育改革呼聲四起之際,使得此片帶有批判教育體制的意味。此外,鄉村也並不是鄉愁想像中那般純樸善良美好,片中的校長與鄉長皆是地方強人,深涉地方選舉與地方利益的地方政治──成人世界的分類械鬥,也間接導致了片末古阿明的死亡。
整部電影唯一的救贖,或許只有古阿明的繪畫:非寫實或反寫實的構圖、設色、線條、與筆觸,提供了一個殘酷冷硬現實之外的希望空間與療慰空間,但它同時也彷彿在質疑從七O年代「健康寫實」到八O年代台灣新電影的「新寫實主義」, 究竟能否透過寫實來改變現實呢?
撰文:陳平浩(影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