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冏男孩》Orz Boyz
2008 │ 臺灣TW │ 彩色Color │ 114mins │ 普遍級
導演:楊雅喆
孤單的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學會了堅強。《囧男孩》是一個關於夢想與成長的感人故事。導演楊雅喆透過兩個調皮搗蛋、異想天開的小男孩,以幽默詼諧的方式敘述他們之間的友誼與親情,讓觀眾在歡笑與淚水之中,也喚醒了曾經天真浪漫、屬於各自的童年回憶…
推薦理由
《囧男孩》的冒險,始於大人(阿嬤和老師)眼中「不聽話的」男孩之結盟,終於成年後的重逢和回望。片中對於「普通」、「市井」家庭的喜劇式描繪,歸功於編/導/演自然生動的語言與表演;而主角對苦澀校園和現實的逃逸路線,化為前往水上樂園,從滑水道溜入「異次元」的奇想,以及垃圾車把大人都帶走的童話篇章。短暫、但欲從傷痛中撫癒心靈的舉動和夢想,小男孩最後像其他孩子一樣,慢慢長大了,甚至忘了那個神秘的傳說,但影片最終,仍有依然相信「滑一百次可以到達異次元」的小孩出現在滑道的頂端……這是一部給大人看的兒童電影,喚醒了我們遺忘已久的,那個勇於追求夢想的童年。
引導問題思考
- 母題與敘事結構。請想想片中如何處理成長過程中,往往不斷重複的「得到與失去」、「出現與不見」。在不同段落裡,片中的人物,包含小孩、大人們,失去了什麼?彼此有哪些共同或差異的地方可供對照、對比嗎?在影片結束的時候,哪些東西被具體(及象徵意味地)找到了,哪些則永遠消失了?
- 空間與場景。電影常使用由畫面延伸出去的「畫外空間」(off-screen space)和「畫外音」(voice-over),去想像、註解畫面內的事件,進一步透露某些含義,及表達特定時刻的人物情緒。這手法,也與本片的主題:與現實生活相對應的「異次元」(想像或隱藏起來的世界)有關。譬如,漆黑的學校地下室有看不見的「鬼」丟錢上來。或者二號在市場的家,當他在桌底下照著雞蛋等小雞,或者和同伴玩著電風扇,總有阿嬤(話家常或命令斥責)的聲音從門外傳來。而屬於林艾莉的段落,總伴隨著不知名的金屬敲擊聲。以及,一、二號鬧翻之後,沿著二號在橋上的視線方向延伸出去,是那個兩人很熟悉的橋下水道空間。請想想這一場戲:騙子二號從市場護送紙紮人偶,前往母親過世的林艾莉家的過程,有哪些畫外空間和畫外音,而透過這種畫面內/外的關係,傳遞了哪些情感意涵(如哀傷、恐懼、挫折和幽默)?
- 接續上題,當一號和二號第一次提起異次元話題時,先是一個橫移鏡頭拍攝一號的爸爸在岸邊的步道(搭配一號說起靈魂重量的傳聞),後來又接到一個帶有景深的畫面,前景的室內是兩個男孩和電風扇,窗外是一號的爸爸在安靜地走動。請想想這裡為何這樣安排?回想一下片中多次出現這個場景時,除了有情節上的因果功能(譬如一號被社工帶走),對於出現的人物及觀眾來說,帶有怎樣的情感效果?而這各自透過怎樣的拍攝手法完成?(請試著從遠/中/近景或特寫,連續或切斷等鏡頭語言,以及聲音處理來談)
撰文:王冠人(影評人,台大心理系畢業後至英國格拉斯哥大學電影新聞研究所就讀,亦曾參與多個影展策展工作,並發表電影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