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只是暑假作業
撰文:羅珮嘉 ( 臺灣國際女性影展策展人 )
電影本事
在臺北這個喧囂城市中長大的小男孩管小寶,正面對無暇照顧自己的父母、百般無聊的學校生活、不順眼的妹妹、無法互動的同儕,以及不知該如何應付的暑假作業苦惱之中。學期末,小寶被父親送到新店鄉下的爺爺家過暑假,頑固又愛發脾氣的爺爺及新鮮又陌生的鄉野,讓小寶體驗了一個和臺北截然不同的夏天。日子一天天過去,隨著靜謐開闊的大自然,小寶逐漸打開心扉,而對於成長的代價,亦有了新的感觸。
《暑假作業》是張作驥執導的第七號電影作品。他擅長刻劃底層階級的社會寫實與人性思維。為人知悉的作品如呈現盲人按摩師與地方流氓情感的《黑暗之光》;描繪黑社會樣態的《美麗時光》;掙扎於自我生命探索的《蝴蝶》;描繪十種不同性格父親,各自表達對孩子的愛與關懷的《爸…你好嗎?》;透過未婚少女的身心轉變來探討家庭議題的《當愛來的時候》;觸及同志議題,劇中充滿唯美激烈的情慾戲的《醉·生夢死》等。
相較於早期作品的黑色、陽剛且兇猛,作為「親情三部曲」最終曲的《暑假作業》,調性轉為抒情溫柔。《暑》片是張作驥個人因工作關係,疏於關心兒子的懺情錄;以兒子為藍本,融入其真實的性情與生活習性,並不時穿插令人發噱的幽默和令人惆悵的情感,道出人與人之間,那份既疏離又難以割捨的愛。
註:親情三部曲即《爸…你好嗎?》、《當愛來的時候》、《暑假作業》。
電影形式與風格: 寫實性、對比性、主題性
- 寫實性
張作驥擅長以寫實性作為其電影的基調,即在電影中編織出「生活即戲劇」的型式風格。寫實主義電影強調客觀的表現傳統,即減少對影像素材的干預性,呈現對真實世界的想像和再現。除了採用非職業演員之外,寫實主義電影強調自然光線、實景拍攝,以及平實的攝影機運動和剪輯等其他特色,而這些特色在《暑》片中有著完整的輪廓。張作驥在本片大量採用素人演員,並保留即興及吃螺絲等橋段,不造作的語言和兒童群戲使得劇情文本趣味橫生,例如小寶和妹妹及爺爺的鬥嘴互動,以及小學生面對事情的自然反應,細膩帶出觀眾都曾經熟悉的生活片段,終而成功加深觀影者對電影情境的親密感。
《暑》片與80年代臺灣新電影時期,侯孝賢所執導的《冬冬的假期》有異曲同工之妙;暑假這個微縮且限定的時間,在伴隨著冬冬和小寶寫作業的過程中,每天都產生了微妙的變化。影像風格的處理上,兩部作品的長鏡頭皆刻意緩慢了時序,讓觀眾及演員得以恣意徜徉在優閒的鄉村步調之中。導演也盡可能地過濾調任何可能介入這些畫面的人為操作。隨著大自然的空景,景框內外的每個人,彷彿也跟著放了一個長假,於是文本角色的心境變化,也終將被更安靜地審視。
- 對比性
本片的場面調度及故事,皆採取強烈對比性以造成反差效果,意旨凸顯電影所要強調的問題。在空間主體上,高樓林立的臺北對比充滿大自然景致的鄉下;高速行駛於都市車陣間劃一而極相似的房車,對比親切且具個性的小貨車。在情感關係上,張作驥則刻劃他者 (父母、爺爺、妹妹、同學、老師、鄰居) 與我者 (小寶)之間,疏離與親密間的對比。例如都市裡工作忙碌的中產階級父母,對比著看似威嚴,對孫子卻呵護管教有方的鄉下爺爺;都市小學中同學和老師的冷漠與鮮少互動,對照規模相對縮小卻熱情無限的鄉下學校。種種的對比性,在在顯現小寶的依情與離情。
都市兒童遊戲的3C虛擬空間,與俯拾皆是的大自然遊樂場之間的對比性,更直接衝擊每個面對現代生活的觀影者。小寶在都市裡的遊戲,是電玩和平板電腦;和家人溝通的方式,是透過手機溝通;過生日的方式是臉書上的互動。反觀鄉下的小寶,掌心的遊戲是籃球、是劇場表演和河邊嬉戲。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方式,在城市與鄉下大主體的區隔中,產生了有趣而微妙的對比。
對比性也適用於一種看似無形的狀態。張作驥慣有的敘事風格,是在看似不重要的事件中,累積出平淡的劇情,然慢慢鋪陳情緒,最終在結尾前峰迴路轉。例如石頭上的畫像,在本片一開始時隱晦出現,經歷好友驟逝的傷痛,石頭堆疊出象徵性的情感符號;當小寶最後將畫著朋友頭像的石頭丟入湖中時,那股強大的情感力量便油然而生。
- 主題性
於是本片的主旨與母題,就在這樣的建構下堆砌而出。暑假期間,小寶擁有的不再只是3C產品,而是一整片大自然和笑聲。這個不長不短且看似平凡無奇的暑假,變成小寶人生旅途中,一次重要的生命探索。而寫暑假作業這個原本不需用心,只需填滿八股詞藻的無聊小事,在一次又一次事件帶來體悟之後,產生了細微又巨大的改變,也成為小寶心靈的出口。
到最後觀眾也不免擔心,暑假過後的小寶,該如何回到都市,繼續面對無解的問題與壓抑?就像小王子面對大人世界的困惑一般,小寶也慢慢在學習並思索成長的過程 (代價),而通常這種改變就像張作驥的風格一樣,是既隱晦又深沉的。爺爺對小寶說:「你要習慣孤獨,因為沒有人可以陪你一輩子。」劇中許多橋段充滿哲學寓意,也讓這部比一般兒童電影複雜許多的作品,同樣地適用於我們這些勞碌奔波,甚至對生命風景早已視而不見的大人觀看。
我們不免思考,現代人汲汲營營的快速與便捷,例如平板電腦和手機等科技,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多少犧牲?而面對工作價值及現代婚姻觀的快速演變,親子及學校教育,又有什麼樣的新問題?《暑假作業》這篇張作驥的心得報告,對每個人而言,應該都是當頭棒喝。
教學動動腦 Part 1
一、請同學觀察本片人物性格和關係,以及場景的空間和時序設定。
二、任選張作驥其他兩部作品,試著說明每個作品的故事情節及人物設定,並討論張作驥執導的電影風格與敘事特色。
教學動動腦 Part 2
一、同學分組討論,找出片中其他的對比情節。
二、對比情節中的小寶,有哪些不同的性格、行為表現和內心情緒?
三、找出侯孝賢執導的《冬冬的假期》,和暑假作業做比較。並列舉電影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寫實風格。
四、同學是否曾經有類似小寶的暑假經驗?請寫成一篇暑假作業。
參考書目與電影資訊
- 陳儒修,1993,臺灣新電影的歷史文化經驗,羅頗誠譯。臺北:萬象圖書。
- 焦雄屏編著,1990,臺灣新電影。臺北:時報文化。
- 大衛‧鮑德威爾、克莉絲汀‧湯普遜,2013,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 第十版,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臺灣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