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偽紀錄片 Mock-documentary

偽紀錄片是介於紀錄片與劇情片之間的次類型,簡單說就是「使用紀錄片的形式去包裝虛構的內容」,常用虛構的背景故事來剖析或評價當時社會上發生的事,甚有針砭時事的意圖,而一些有自覺性的作品,也會以偽紀錄片的方式來嘲諷紀錄片的形式與本質。

偽紀錄片可能是帶有嬉鬧性格的喜劇傾向,但也有非常嚴肅的偽紀錄片作品。內容呈現上常常使用訪談來討論事件,要不就是以真實電影的方式去介入跟拍事件的發展,偽紀錄片的雛型可追溯至美國60年代的直接電影,與當時一些劇情片開始使用訪問或演員對觀眾直述的敘事模式,在紀錄片與劇情片相互影響的背景中,紀錄片創作者也開始對紀錄片的形式與關於「真實」的本質進行反思,重要作品有麥克布萊德的《大衛霍茲曼的日記》(1967),而這種虛構與真實的曖昧狀態也成為電影創作上的獨特趣味,如《搖滾萬萬歲》(1984)或《人咬狗》(1992)以諧仿方式提出批判,另外也對商業類型片產生影響-尤以恐怖驚悚片最為明顯,如《厄夜叢林》(1999)、《鬼影: 靈動實錄》(2007) 、《柯洛弗檔案》(2008)等片,更衍生出殘片形式恐怖片(Found Footage Horror),這也是2000年以來美國歷經911恐怖攻擊後,成為好萊塢一蓬勃發展的次類型電影。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