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符號學 Semiology
隨著法國結構主義思想運動的勃興,於1960年代中葉誕生的應用符號學理論,為研究電影藝術的一門符號學新分支。它運用結構語言學的研究方法,分析電影作品的結構形式,基本上是一種方法論。1964年,法國學者克里斯丁.梅茲的《電影:語言還是言語》一書的發表,標誌著電影符號學的問世。電影符號學以瑞士結構主義語言學家費廸南.狄.索緒爾的理論為基礎。當代最重要的電影符號學家有法國的梅茲、義大利的溫貝多.艾柯、英國的彼得.沃倫等。以語言學為模式的第一階段電影符號學有三大研究範疇:一、確定電影的符號特性;二、劃分電影符碼的類別;三、分析電影作品(影片本文)的敘事結構。
電影符號學的基本電影觀念是:
一、電影不是「現實為人們提供的感知整體的摹寫」,而是具有約定性的符號系統
二、電影藝術的創造必然有可循的、社會公認的程式和常規
三、電影語言雖然不能同等於自然語言,但是,電影符號系統與語言系統本質相似
四、電影研究應當成為一門科學
五、語言學是電影研究的一種科學工具
六、整體決定局部—電影研究的系統論
七、電影研究的重點應當是外延與敘事
八、宏觀結構分析與微觀結構分析並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