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法國新浪潮 The French New Wave 1959-1964

《斷了氣》,尚盧高達,1960

原本為一個沒有嚴格界定的新聞性用語,用以描述1958年和1959年問,法國一批新導演所拍攝出來的格調清新、又在各國影展頻頻獲獎的首部作品。後來此語被廣泛運用,概括了法國1950年代末、1960年代初的新電影製作及創作傾向。這些作品在製作傾向上,與傳統電影有著相當大的差異,其中不少新導演都是《電影筆記》 雜誌的影評人,包括重要的導演如尚盧‧高達、法蘭蘇瓦‧楚浮、克勞德‧夏布洛、賈克‧希維特等人,他們大都崇尚個人獨創性,表現出對電影歷史傳統的高度自覺,體現「作者論」的風格主張,不論在主題上或技法上都與傳統電影大相逕庭。

新浪潮的導演經常混合傳統的電影類型和好萊塢導演的風格,來實驗剪接和結構上的新形式。有些影片刻意運用跳接創造時空的曖昧性,而且也常利用一些矛盾的、自我意識的因素來疏離觀眾。也有一些影片套用現成的電影形式,在好萊塢B級片中尋找靈感。由於重視拍攝的自由度及追求電影與現實的開放性,新浪潮導演往往只憑簡單的腳本拍片。他們喜歡即興、自發的拍攝方式,往往不願按照事前既定的拍攝計畫來拍電影。新浪潮電影的主題,就哲學而言,往往帶有存在主義色彩,情節處理的常常是一個陷於混亂、秩序失衡的世界中的人物,如亞倫‧雷奈的《廣島之戀》(1959) 和尚盧‧高達的《斷了氣》(1960),片中角色也曾嘗試了解他們所面對的事件涵意,但影片最後更加強調的,則是個人,而非事件本身。在《廣島之戀》裡面,廣島被原子彈摧殘的景象固然歷歷在目,但整個影片瀰漫的,則是女主角對逝去的戀人的懷想。在《斷了氣》 的一個場景中,珍‧西寶和楊波‧貝蒙在香榭大道遇上了遊行的行列,二戰的將領戴高樂和艾森豪赫然在行列中。但影片在此強調的仍是這對戀人的動作和感情,而非歷史上的大人物。高達本人對這個重大歷史事件的漠然態度,在此表露無遺。

新浪潮這個詞彙自從與1950年代末的法國電影結緣以來,也常被拿來形容其它國家新興的電影製作和蔚然成風的電影復興現象,如捷克、匈牙利的新電影,英國的自由電影運動,1960年代的波蘭和1970年代的德國新電影等等。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