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52赫茲,我愛你》52Hz, I Love You

2016 │ 臺灣TW │ 彩色Color │ 128mins │ 普遍級

導演:魏德聖

沒有勇氣嘗試愛情滋味的花店老闆娘和甜點師傅,性格迥異已愛情長跑十年卻依舊為經濟壓力所苦的戀人,兩個邁入高齡對於愛情已經不再抱持期待的單身男女,還有一對彼此相愛卻無法得到社會認同的同性伴侶,就在全世界都為愛情慶祝的這一天,他們藉著奇妙的音符說出了「我愛你」三個字……。

《52赫茲我愛你》是魏德聖繼《賽德克.巴萊》和《KANO》兩部歷史大戲之後,傾力打造的全新品種原創音樂喜劇。由舒米恩、林忠諭、莊鵑瑛、陳玫希四位獨立樂團主唱,搭配歌手出身的李千娜、趙詠華,共同以歌聲來詮釋都會男女的寂寞和小確幸。片名「52赫茲」,其實意指世界上一隻非常寂寞的鯨魚所發出的音頻,因為沒有其他同類聽得見,所以對於魏德聖來說,它正是寂寞的化身。魏德聖用「52赫茲」去指涉大城市裡一群只在心中默默渴望著愛,卻沒有機會將它表達出來的寂寞小人物們,而這部情人節應景電影其實就是一封情書,以各種形式唱出跳出笑著或哭著傳達「我愛你」。

這是一個關於愛與被愛,聽見與被聽見的音樂愛情故事,《52赫茲我愛你》令人感到愉悅,看完之後充滿幸福感,不過它在台灣上映的時候,面臨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一方面是比它早一個半月推出的十四項奧斯卡提名強片《樂來越愛你》(La La Land)珠玉在前,將音樂電影提升到另一個層次;另一方面則是來自魏德聖自己,他必須說服挑剔的台灣觀眾,不談歷史不綁國族不扯愛台灣的魏德聖,也一樣可以單單純純說好一個故事、駕馭Musical(音樂劇)這個類型。

Musical堪稱華語電影罩門,即便是陳可辛的《如果愛》和杜琪峯的《華麗上班族》,也都無法完全克服旋律和動作的搭配,以及舞台感和電影感的轉換這兩大難題。標榜原創的《52赫茲我愛你》對於魏德聖來說,是歸零之後的重新開始。如何由音樂劇的思維出發以進行敘事,如何透過音樂來突破舞台空間限制,如何讓台灣觀眾習慣打破第四面牆的表演方法,如何讓台灣觀眾像接受《紅磨坊》(Moulin Rouge!)或是《芝加哥》(Chicago)那般習慣演員說沒幾句話就唱起來的音樂劇形式,魏德聖選擇了一條吃力不討好的路徑,勇氣十足,但也備其艱辛。

魏德聖這回用充滿童話氛圍的景片,流暢地訴說一個台北都會愛情故事,有趣的是片中還刻意調侃《海角七號》「操你媽的台北」這個令人大快人心的梗,然而從當年的反台北到這回的歌詠台北,去了草根去了土味卸除掉國族光環的魏德聖,即便這回在敘事與執行面上都很成熟,但從票房表現來看,《52赫茲我愛你》沒能激發台灣觀眾太多的共鳴。

魏德聖雖努力為《52赫茲我愛你》注入一些深度與批判性,讓它顯得言之有物,且不會脫離現實太遠,但音樂劇畢竟源於西方,魏德聖這部城市音樂愛情片從一開始就輸在起跑點上,無論他如何竭盡所能加油添料,始終無法突破題材與類型的框架,在敘事或是音樂表現上創造新局面新觀點。

不可否認,《52赫茲我愛你》最終成品是在平均水準之上的,但相較於充滿即興感且自然揮灑的《海角七號》,它過於照本宣科,加上又沒有《賽德克.巴萊》的宏偉視野,所以即便它是一部好看的電影,但它終究不是令人印象深刻的經典之作。

引導問題思考

  1. 本片有大量的歌唱橋段,這些歌詞算不算台詞?如果是,那麼用唱的和用說的,區別又在哪?
  2. 片中的游大河跟蕾蕾是對相戀10年、關係產生危機的情人。你覺得愛情和麵包,哪個比較重要?另外,你覺得愛一個人,是否就是無條件支持對方的夢想?
  3. 觀察片中的美術設計,當中怎麼配色?明度和彩度如何?它如何輔助影片要談的主題?
  4. 影片中有兩段旋律,分別改編〈望春風〉、〈當我們同在一起〉這兩首台灣人耳熟能詳的歌。你覺得這樣的改編有不有趣?在片中產生什麼效果?
  5. 你覺得本片若改編成劇場?會不會有很大的差異?你是否會增加或減少哪些元素的運用?

 

撰文:Ryan鄭秉泓(影評人、高雄電影節短片策展人)

問題設計:林忠模(台南藝術大學音像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曾為富邦電影學校負責CNC法國電影教材之譯稿撰寫工作,現為Giloo紀實影音專欄主編)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