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影體驗✭2016神秘場電影——趙德胤短片集
講者:李佳軒
- 2016-08-17
- 放映影片:《摩托車伕》、《華新街記事》、《沉默庇護》、《海上皇宮》
文/林庭亘
前言
本次神秘場依序趙德胤導演創作經歷的年代選出四部代表作,希望學員注意導演的形式與風格,「形式」為電影的骨幹,像是紀錄片、劇情片或實驗片等;「風格」是電影的外觀,運鏡方式,色彩美學。
Q&A
1.趙德胤導演有什麼特別的形式與風格呢?
2.電影的主題表現出什麼社會與政治樣貌關係?
3.這麼多新銳人才輩出的國際影展,趙德胤何以被大家注目?你認為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來自緬甸的異軍—趙德胤
緬甸地區過去在戰爭時期有許多中國軍人被遺漏在當地,回不去家鄉,趙德胤即為他們的後代。第一部《摩托車伕》,摩托車在緬甸是非常有利可圖的生意,但因為政權敗落,當地人民生活非常不容易。趙德胤在16歲努力到台中高職,半工半讀,背景的辛苦就如第二部片和第三部相同,講述來自國外的異鄉人,思念家鄉的心情,華新街是台北永和聚集非常多外國移工的地方,不論什麼身分,都是一樣思念自己的家鄉。
學員分享與回饋
學員1 / 關於《華新街記事》最後很有趣的是,因為老人沒死,很開心地奔跑在街上,很喜歡以庶民的文化,真實的了解他們的生活,它的電影讓我更了解一般我從沒關注的社會角落。
學員2 / 我看見人性善良的一面,在第三部《沉默庇護》,我非常喜歡最後女導演拍的一段,她在傳達戰爭的共同傷害,對於緬甸及廣島都是。
學員3 / 第四部《海上皇宮》給我的感覺,像是在說畫蘋果的夢,人發現他的美國夢其實是非常悲慘的現實,所以非常想回家,男生的死更讓她想回家。我認為電影告訴我們再怎麼逃離我們的現實,我們都還是會回到原本的家。
學員4 / 第三部《沉默庇護》給我許多啟發,它們在緬甸的生活是非常殘暴的,我了解導演為什麼非常受到矚目,因為他非常實際地透過真實訪談讓世界理解緬甸的戰爭現實。
學員5 / 在《摩托車伕》的片尾,讓我無盡地去想像那台車會去哪裡,也可以在那個其中作開放性結局的想像。鏡頭搖搖晃晃,很寫實,讓我看見電影更不一樣的一面。
主持人 / 他使用攝影手持,光線都是是自然光,《摩托車伕》讓人感覺非常寫實,鏡頭時間非常長,這也是他的風格之一,跟拍的感覺,讓人覺得寫實與貼近。我一開始看到趙的影片,我曾跟導演聊了非常多他的拍片理念,當時他的影片是非常非常震撼我的,因為極少看到緬甸國家的真實樣貌,並非像好萊塢以三幕劇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好萊塢有個慣用的說故事方法,看了好萊塢的一部片也許跟一百部片一樣,我們更需要看到其他國家獨特的角度與電影。
學員6 / 他雖然劇情沒有很複雜,但可以把一個人真實的那面表現得很清楚。
結語
電影的技術越來越高,電影逐漸走向M型化,一端是好萊塢,使用高科技特效來吸引觀眾;另一端是國際影展要挖角的東西,因為這些創作者非常勇敢說出它們的故事,希望大家之後再看各個國家的電影,能以更多元的角度來看他們。
*本文由「國片暨紀錄片影像教育扎根計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