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培訓✭2017國小教師實作工作坊——電影的誕生
講者:許岑竹老師
- 2017-10-23
一、視覺暫留與逐格動畫
1-1課程目的 — 一起討論如何動畫課
●動畫 v.s. 電影:常常會覺得兩者像又很不一樣,動畫跟小孩比較貼近,電影往往都要牽扯到電影製作、電
影欣賞...等等,必須要有更長期的課程。
●帶動畫課的目的:讓動畫的種子不要熄滅,最重要的是讓孩子享受做動畫。
●設備限制:運用紙上動畫、手機軟體。
●激發創造:再交給孩子們經典的作品的時候,希望他們打破傳統習慣。
現在的孩子很難從數位的影像體會到視覺暫留,但用動畫來看的話就可以很快的知道什麼是視覺暫留,也可以知道他們看到的影片是視覺暫留產生的。
不同的科學文獻,說視覺暫留是畫面會透過眼睛到大腦大概1/10 秒 1/16 秒 1/24秒,現在都說電影是24格成為1秒鐘,在早以前的設備上來說大約是16格或18格成為1秒鐘,最後發現24格成為1秒鐘是最順的。
1-2 視覺幻像/錯覺optical illusion or 視覺暫留Persistence of Vision ?
二、實作體驗
2-1視覺暫留
➢Thaumatrope (Wonder-Turner) 驚奇轉盤—1824年英國人 John Ayrton Paris發明
材料:1-2張紙(有點透明)、筆(兩種顏色)、橡皮筋、打洞器
方法一:在紙上畫出想要的圖案(例如:咖啡杯、紅愛心),另一張紙要對好再將另一半(拉花、藍愛心)圖騰畫出
來,畫好之後,將一張紙翻轉放向後方,在紙的兩側打洞再用橡皮筋綁好兩側,將兩手指穿過橡皮筋然
後轉動紙張再放開,即可看見視覺暫留的效果。
可能會碰到的困難:打洞的位置(先打後打)、畫對不準
可挑戰及創意發揮—
●直向/橫向:雖然示範的是橫向,但也可以鼓勵學生用直向來製作,不過“直向”會有個問題,因為我們的
視覺是橫向,如果畫得太上面或太下面,再轉的瞬間可能會看不到,不過可以讓他們了解為
什麼電視都是做橫向的。
●形狀:不一定要是長方形的,可以依自己的喜好改變形狀。
●顏色/紙質:如果再把紙改成不同的顏色,結果又是如何?
●文字:把圖像變文字,結果又是如何?
●轉速:轉動的速度要快要慢也因人而異。
●轉動方向:橫轉居多,直轉的效果?
方法二:與方法一一樣把紙放好,將鉛筆黏在兩張紙中央,像竹蜻蜓一樣旋轉,即可看見視覺暫留的效果。
例:
2-2動畫
➢材料:偶數空白紙(有點透明)、筆
方法:先拿一張紙畫出想要的圖案(例:手),再將另一張紙畫出想動的一個部位(例:比讚),畫好之後,把要動的部
位放置下方,兩張紙重疊之後,拿較細的筆把上方紙捲起至看得到下方圖案,再將筆上下快速移動,即可
看見動畫效果。
注意:1. 紙的上方需要留空白,方便按壓著紙張
2. 兩張圖案除了動畫部分不一樣,其餘盡量相同
可能遇到的困難:無法與前一張一模一樣、不喜歡用畫的
➢Flip Book 手翻書 (1868)
1.體會「動態」與「動作變化」
2.連續動作
2-3古典動畫體驗
➢Phenakistoscope 費納奇鏡(deceiving view 欺騙視覺)— 1831年 比利時人 Joseph Antoine Ferdinand Plateau發明
材料:圓盤、剪刀、吸管(粗)、兩腳釘、打洞器、鏡子
方法:圓盤剪下後,把細細的黑色線條也剪下(例1),將粗吸管中間先打洞,圓盤中央也刺小洞,將兩腳釘穿過
圓盤,穿過吸管後上下拉開,鬆緊度須自行調整,面對鏡子,從縫隙間看,即可看見動畫效果。
注意:只能兩人互看或著對著鏡子才能看見效果
目的:閃爍+視覺暫留感受到連續動態。
延伸:攝影機與放映機的「快門」= 閃爍,所以人的視覺一定要透過間隔才會有暫留的意義在。
➢Zoetrope 走馬畫筒— 1834年 英國人 William George Horner 發明
●1860 專利申請成功
●1867 傳至美國更名為Zoetrope
材料:圓盤、剪刀、吸管(粗)、兩腳釘、打洞器
方法:圓盤剪下後,將圓盤立起(步驟一),粗吸管中間先打洞,圓盤中央也刺小洞,將兩腳釘穿過圓盤,穿過吸
管後左右拉開(步驟二),鬆緊度須自行調整,轉動後即可看見動畫效果。
注意:將三角斜線地帶剪下但黑色線不可剪去
三、可參閱的書籍
1.《電影的發展》 理科出版社有限公司
2.《喬治伊士曼》三民書局
3.《改變電影的100個觀念》臉譜
4.《動畫電影探索》遠流
5.《視覺》理科出版社有限公司
6.《照相》理科出版社有限公司
7.《電影藝術》圖文出版
四、結語
數位版本沒有不好但手作的動畫畢竟還是可以看見不完美的地方,談論到孩子追求完美我們要如何幫助他,當然不需要追求到最完美的,但遇到追求完美的孩子,也不要讓他太失望,也許孩子在上課的途中會恍神、製作的速度、剪裁繪畫技巧或著喜歡做的實作不一樣,我們要如何解決,也許分批、拼貼技巧、合作、照相...等,這些都是有可能會碰到的挑戰。
*本文由「國片暨紀錄片影像教育扎根計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