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其他★2018動畫工作坊

講者:怪獸老師

  1. 2018-10-20

動畫,是電影的開始。

國家電影中心辦理多元電影教育活動,除帶領師生在電影院上課、進入校園教授電影、對中小學教師進行影像教育師資培訓之外,今年度「國片暨紀錄片影像教育扎根計畫」委託阿尼馬工作室辦理「動畫工作坊」,並於斗南他里霧微光草原聚落、臺南生活美學館及臺東生活美學館,設計多樣化課程,開放親子、學生或一般民眾,動手設計並製作動畫短片。

阿尼馬動畫工作室(Anima Animation Group , AAG)成立於2011年,以動畫短片創作與實驗性動畫影片製作為主;並針對成人、青少年、兒童開設實驗性媒材動畫課程,進行格拍動畫創作的推廣。創辦人怪獸老師,本名張淑滿,畢業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動畫藝術組)。怪獸老師從小受到木工爸爸與裁縫師媽媽的影響,家裡充滿各式木塊與布料,都變成怪獸老師的玩具;小時候熱愛看卡通的她,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觀賞了宮崎駿的《龍貓》,她赫然發現:「原來動畫可以是電影!」因著對動畫的興趣,開始走上製作一途。研究所的學習以3D動畫為主,一直記得小時候木塊與布料真實的觸感,她開始思考如何跳脫電腦繪圖,而以生活中既有素材製作動畫,開啟了一連串的實驗型創作,更為了將這樣的概念推廣給一般民眾,「阿尼馬動畫工作室」成立了,帶領一般民眾入門,從基本到深入,一起玩動畫。

「只要你手摸得到的東西,都可以做動畫」

動畫是一張一張照片拍起來的。我們都曾經在書本上塗鴉,邊邊角角畫上接續的動作,當快速翻動時,畫中角色便動了起來,這是手翻書(flip Look)。古早以前,西方的「魔術幻燈」及東方的「皮影戲」,都是使用動畫的原理──視覺暫留。「形象刺激在最初顯露之後,將在視網膜上停留若干時間。如此一來,原先個別獨立的刺激迅速地連續顯現時,在視網膜上的刺激信號將重疊起來,形象就成為連續進行了。」這是來自1824年彼得羅傑(Peter Roget)的《移動物體的視覺暫留現象》,一本談眼球構造之書所提出的觀點。

怪獸老師在每一堂課的開始,會先向學員介紹動畫成因「視覺暫留」,以學員年齡層分舉不同動畫電影或卡通作為例子,引導學員思考;再帶出工作坊主題──「格拍動畫」(Stop Motion),不同於3D電腦繪製,只能盯著電腦螢幕進行,格拍動畫可以運用各種素材來製作。怪獸老師:「只要你手摸得到的東西,都可以做動畫」,摸得到的東西讓人實際感受到它的存在感,如果我們能把生活周遭的素材表現在藝術上,更能傳達其獨特的溫度,那是有別於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

小朋友與心裡住著小朋友的大人

阿尼馬動畫工作室為國家電影中心設計了四套課程。第一場在2018年10月20日,來到斗南他里霧微光草原聚落漫畫館,鄰近斗南火車站,是一整排舊鐵路倉庫改建而成的文化園區。一大早,怪獸老師及助教阿咪老師便抵達斗南準備場地佈置,除了投影上課、製作區的材料分配,還要架設一個最重要的「棚拍區」,成立一個小小的專業攝影棚。

上午場是親子同樂的「紙片碎形動畫」,由家長帶著國小學童或學齡前學童進行活動;下午場則開放國中以上至一般民眾報名。怪獸老師說:「西方有卡夫卡醒來變成昆蟲,東方有莊周夢到自己變成蝴蝶,想一想,如果是你,可以把人變成什麼呢?蜻蜓?小熊?還是小汽車?」在明亮、寬闊、且色彩繽紛、還有各種可愛書架的漫畫館裡,大人小孩一起拿起桌上備好的卡紙開始「碎形」,把它們撕成碎屑,木地板便於小朋友不時走動踩踏,跑到落地窗邊看偶爾呼嘯而過的火車,桌上逐漸疊出不同顏色的碎紙堆,家長與孩子們彼此討論要製作什麼角色好呢?小兔子、噴火龍又將發展出什麼有趣的小故事。

下午場是以雜誌拼貼來製作動畫,怪獸老師舉例超現實主義大師達利、馬格利特的作品總是奇幻且不可思議,鼓勵學員運用日常生活隨手可得的彩色雜誌,發揮想像力,剪出喜愛的角色,設計小機關,讓小熊踢球、燈籠魚點燈閱讀或獨角獸展翅飛翔等動作。第三場與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合作,於兒童閱覽室內辦理「描圖紙手繪動畫工作坊」,舒適的閱讀空間,大人小孩可以放鬆地盡情享受活動,或到書堆裡找靈感。怪獸老師以自己喜愛的宮崎駿動畫為例,動畫師利用專業動畫桌畫出一張張精彩的動畫原作,家裡沒有光桌的我們也能做出一樣的事情喔,這次要利用描圖紙半透明的特性,畫出像龍貓一樣可愛的森林精靈。

最後一場工作坊到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辦理。怪獸老師與阿咪老師將燈箱扛了過去,這次是「剪影拼貼動畫」,以美麗透光的手抄紙為材料,運用其纖維長短、粗細顆粒之不同,塑造出不同的美感與紋理,學員用剪刀當作畫筆、光線作為顏料,完成一幅幅影像。這場「背光」格拍動畫最為特別之處在於,拍攝時必須營造類似在黑漆漆暗房裡的感覺才能展現效果,是場特別的體驗。

生活處處充滿了動畫

完成創作之後,學員就帶著自己的作品,轉移陣地到小小攝影棚,利用格拍動畫APP開始拍攝囉!第一張先放上姓名,就是這部動畫短片的「導演」。「喀擦」每拍一張、挪動一下作品,「喀擦」再拍一張、再挪動作品;七層的彩虹蛋糕,每拍一次就減少一層,或是噴火龍從噴出一個火焰、兩個火焰、到三個火焰,俄羅斯娃娃一個接著一個跑出來……。每一張照片看似獨立,經過怪獸老師的巧手後製,就「動」起來了。
 
每次工作坊的重頭戲即是「發表會」了。學員們精心製作,並親手拍下一張一張的照片,最期待的便是看到完成品如何變成動畫動起來。所有學員聚精會神盯著投影幕,每個人的作品依序放映,輕鬆俏皮的背景音樂,搭配怪獸老師、阿咪老師唱作俱佳的旁白,生動地說著故事,不只期待看見自己的完成品,同時也欣賞別人的創意,達到交流與相互學習,大家都對活動相當滿意。
 
怪獸老師創辦工作室的理念是「啟發創作的無限可能」,舉凡雜誌或廣告紙、碎紙片、剪影、描圖紙等,都能作為動畫素材;動畫是電影的起點,這是國影中心辦理動畫工作坊的出發點,用簡單的「視覺暫留」概念,發揮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親手製作,過程好玩有趣讓大人小孩都享受其中,工作坊的辦理亦是起點,期許學員往後能夠主動學習。一方面,怪獸老師在每場活動最後,介紹簡易方式讓學員回家後能夠繼續創作,把日常點滴、或過往回憶都做成動畫保存下來;另一方面,有了對動畫的基本認識,未來觀賞動畫時,能有不同角度的思考,那便達到活動拋磚引玉的目的了。

*本文由「國片暨紀錄片影像教育扎根計畫」提供。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