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電影(上):三度翻滾撼人心-淺談《翻滾三部曲》
撰文:黃致中
講到臺灣的運動紀錄片,《翻滾三部曲》是無法繞過的一座豐碑。從2005到2017年,是片中的選手與教練血汗拼搏、無可替代的黃金歲月,也是導演林育賢從初試啼聲一鳴驚人,到之後大起大落、並再次奮起完成三部曲代表作的生命歷程。
從首部曲《翻滾吧!男孩》可看出這系列完全是個意外的開始。拍攝手法並未指著哪個獎項而炫技鬥勝,或暗示什麼宏大長遠的計畫,就是講述宜蘭公正國小一群體操隊小選手的故事。質樸而誠懇的敘事手法偶有看似稚拙的時刻,搭配小選手們的童言童語卻恰如其分。這個以誠懇取勝的策略意外地十分動人,那是紀錄者最原初的姿態:一名電影人,拿著一台攝影機,遇見個好題材,便心無旁騖地把它拍下來,只想讓這群人們在鏡頭下充分展開。雖然沒做什麼特別炫目的事——精心設計的問題或銳利的橋段,瞬間切入某個人生的暗面——但該做到的都做到了。不是這位導演就無法遇見這題材,除了他也沒人能以如此自然的方式和這群人互動,這就是最無可取代的獨特之處。這溫暖、柔軟,家常的基調巧妙地掩蓋了拍攝資源的匱乏,對推廣也有幫助。
在2005年,臺灣觀眾普遍對運動紀錄片相當陌生,不太確定自己是否看得懂,更遑論買票進電影院看。如果展現出太過專業硬派的姿態,只怕反而讓大多數觀眾卻步;然而「這個我看得懂!」、「小朋友好可愛!」這類聽起來不太專業的觀眾回饋卻讓它取得了票房成功,為後續臺灣的運動紀錄片初步鋪平了道路。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肯定也為這三部曲奠定基石,儘管在當年或許很少人想到這系列將延續到2017年,聽起來就像這群小朋友與奧運之間的距離一般漫長。
到了第二部《翻滾吧!阿信》,講述了《翻滾》系列的靈魂人物:教練林育信的故事,相對於首部曲可說是前傳性質,也面臨截然不同的挑戰。首部曲以誠懇就能取勝的新手紅利已然用完,這部就是正經的直球對決。先前累積的情感基礎只能從側面幫忙,但那也得電影好看才行。歷經《翻滾吧!男孩》的爆紅成功,與隨後《六號出口》痛苦的票房失利,導演林育賢歷經起落沉潛,成功地交出一部娛樂與勵志兼具的作品。戲外也是張力十足。挑大樑的彭于晏與導演同樣在那時歷經人生低潮,也因而同在這部作品投注了宛如影片中體操選手般燃燒的生命。片中無數個漂亮的體操動作,那訓練彷彿已浸透全身的表現,比什麼都真實地說明了演員為此投注了多少心力。戲外的人們努力在低潮中再起,與戲裡人物緊緊扣合,「翻滾」因而有了更深一層的含義。在首部曲的一段訪談中,林育信本人淡淡提到自己混過兩年,回到這條路上才更珍惜。《翻滾吧!阿信》岔入了觀眾進戲院前意想不到的晦暗面,或許有人初次觀影會愣一下,本以為是講述體操選手鍛鍊的勵志故事,想不到有那麼多江湖?迌(tshit-thô) 的描寫;但再細想,其實第一部已埋了相應的細節,比如看著一張 當年體操隊老友的照片,林育信指著說這個現在在當教練,這個去賣燒烤了,這個……現在 在坐牢。因為能一直練上去的人實在太少,那些因為各種原因掉隊的人,除了這個也不知道 能做什麼,可能就步入歧途。這是國內長期對運動員支持系統的不足,然而本片並未對此多 加批判,它只是延續上一部的精神,專注把主角的故事說好。在台灣從事運動之路的人經常 遇到寒冬,只要一步踏錯,就可能再也無法回到那條追求榮耀的漫長階梯。環境雖冷,人情卻暖,那些來自家人、朋友、甚至是陌生人的關懷與鼓勵,最終讓主角得以重回運動員之路。最終那次完美的躍起落地,是經歷這一切之後的體操選手能做的最佳回答。
如果第二部是用聊前塵往事的口吻講述一段有真實有虛構,有些誇張有些娛樂化的個人 傳奇,第三部《翻滾吧!男人》就是重回到運動紀錄片的主戰場。片名是來自當年小選手的一句戲言,想不到多年後竟得以成真,就連教練也坦承不知道這七位小選手練下去能留下幾個,即使最後一個都沒留下也是常態。想不到當年隊上的第一第二名竟然都苦練至今,而且當年的第二名現已成為國家隊主力、台灣體操選手再次挑戰奧運的希望;而當年的第一名成了追趕的那方,剛進國家隊,還待爭取一席穩定的選手位置。來自教練哥哥的一通電話,讓導演不得不放下一切緊急開始跟拍作業,畢竟選手人生不等人,奧運參賽更是時不再來。而最後交出的作品,其意義已不只是一部優秀的運動紀錄片,無論對拍攝者、被拍者,甚至每一位從 2005 年見證至今的觀眾,都是一趟無可取代的旅程。
關於以運動為主題的電影,不熟悉的觀眾常會陷入一個思考的誤區:因為我沒在關注這運動,肯定不適合看這部電影;但如果因此就錯過某部優秀的運動電影,那實在是件可惜的事。因為電影本身就擅長用各種運鏡、聲音與配樂來引領觀眾,透過展演而非說明,讓觀眾自然地領會此刻該看哪裡,感受什麼,這是觀看賽事轉播難以取代的體驗。頂級賽事的轉播 視角通常是冰冷的,主播的說明也力求客觀專業,反而容易讓初入門的觀眾不知所措。他們還不確定該如何品味那些選手們燃燒一切才得造就的瞬間,經常把那些舉重若輕的表現誤以為理所當然。比賽的轉播鏡頭不會去強調,比如滴在墊子上的汗水與眼淚,選手身上的傷與繃帶,以及極為關鍵的:大量的失敗。這是無可取代的「體感」來源。運動電影通常完結於成功,但開始與中途都充滿了失敗與挫折,唯有在觀看中略略感受他們在練習時多到數不清的失敗——從鞍馬滑落、全身摔在雙槓上、頭在翻滾中重擊單槓並送醫急救——才能理解為何在正式比賽中那一次成功的翻滾落地足以點燃所有人的心。
《翻滾吧!男人》正是這樣的作品,即使完全沒看過前兩部,完全不熟體操這項運動,還是能輕易地沈浸其中,看著這些彷彿就在身旁般親切的人們挑戰自我極限,在他們的痛苦練習中明白追求卓越的沈重,並在他們好不容易成功地展現出最佳的瞬間時,隨著身旁人們一起歡呼。這也是一種與新的運動相遇的理想方式。而《翻滾三部曲》不僅讓觀眾初步感受體操之美,更在觀影時深深沉浸在影中人物的生命裡。小時候體操隊的第一第二名,長大後排位逆轉並開啟了下一波追趕,單說這前提彷彿是那個龜兔賽跑的古老寓言,然而他們並非烏龜和兔子,更早已不是多年前那兩個胸無城府的小朋友。當黃克強笑著面對揶揄,甚至常以自嘲輕鬆帶過,之後卻在訪談裡淡淡地說:「其實我也用自己的方式努力了呀,只是……」或當看著李智凱在作為奧運前哨戰的葡萄牙賽場上因壓力過大發揮不出實力,心急如焚的教練也說不出什麼安慰的話,而嚴厲的話語顯然更打擊了選手信心。當觀眾明白了這些,才能朝著他們的豐富生命更進一步,不再只用「天才」、「努力派」、「魔鬼教練」這類膚淺的標籤去概括,而是更加貼近自己生命經驗的、另一個在逐夢之路上非常非常努力拼搏的人。
在奧運之前,準備負傷上場的李智凱錄了段短短的說話,大意是這一路來雖然有教練與防護員一直陪著,心情其實是很孤單的。但只要明天能拿出好的表現,未來或許就會有更多人來賽場加油。話語樸實,卻很動人。努力完成了奧運,但因傷結果未盡理想,看著里約的夕陽露出複雜表情,觀眾與此刻的他共同品嘗那難以言喻的沈重,幸而故事並未完結於此,最終在世大運得到短暫的釋懷。猶記得那時的口號是「這次,我們回家比賽」。選手們在世大運場上得到主場觀眾的熱情支持,也交出絕佳的成績作為回應。影片最後收在李智凱指著鏡頭的自信笑容,這場比賽中,他完成了一直以來都無法達成的困難動作,完美落地的同時彷彿就知道這次有了,振臂握拳,與教練興奮擁抱。台下舉著「真正有影」的影迷們掌聲歡呼如豪雨灑落,在這短暫一刻他確實並非孤單。何其有幸有《翻滾三部曲》,才得以讓觀眾理解這完美落地背後的沈重,讓我們為之揪心,為之聲援,那正是唯有優秀的運動紀錄片能帶來的寶貴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