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我們在電影院上課@國家影視聽中心★《數電影的人》|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程
講者:邱繼諺
文/王鹿川;攝影/趙于瑩
週三下午,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程的同學們來到中心觀賞《數電影的人》。這部紀錄片由導演盧元奇與拍攝團隊在中心片庫蹲點拍攝而成,紀錄了一群與時間賽跑的幕後工作者典藏與修復膠卷的過程。映後座談的講者是中心膠卷修復組的同仁邱繼諺,也是在紀錄片中出現的面孔,他在中心工作已有12年之久。
之所以用「與時間賽跑」來形容膠卷修復工作,是由於膠片處在濕度溫度不佳的狀況下時劣化速度很快,甚至有許多膠片送到片庫時已呈酸毀狀態。繼諺以卜萬蒼所執導、阮玲玉主演的《戀愛與義務》為例,原以為這部電影底片已經遺失,直到1990年代因一名外交官蒐藏而在烏拉圭重新出土,成為全世界唯一的拷貝,當年找到這部片後中心即啟動數位修復,否則膠片就會逐漸毀損,世人也無法再看見這部重要作品。
但也如紀錄片中所提到的,電影修復也是一項「快不起來」的技術。由於整理膠片過程不能求快,一旦沒做好精密修補,膠片過掃描機時發生斷片都是很大的傷害。繼諺與同學分享修復過程的一則趣事,在修復《魔法阿媽》時,原本同仁以為動畫片會較為輕鬆,但實則不然。由於早期製作動畫是以賽璐璐片層層疊畫而成,過程中會形成許多髒點,這使得同仁花了許多時間在分辨哪些是賽璐璐片上的髒點、哪些又是膠片本身的,修復難度就比起一般的電影來的更困難繁瑣,賽璐璐的髒點的特性幾乎都是以手動修復的方式。
現場同學好奇提問,當收到同一部電影的多個拷貝時,通常會如何處理重複的拷貝?繼諺說明由於每份拷貝長度都可能不同,這是因為一部當年電影會製作成好幾份拷貝再送到戲院播放,也時常發生為了放映順暢而將膠卷頭尾剪下再接合,但卻可能發生剪下的膠片未完整接回的狀況,進而造成拷貝有格數上的差異。他以電影《空山靈雨》為例,中心現存的拷貝為120分鐘,而過去曾向香港電影資料館借出的版本則為90分鐘。因此,不同拷貝都將是數位修復重要的素材來源,不會輕易丟棄,因為會需要互相拼湊出最完整的電影版本。
最後當繼諺被問到從事這行需要什麼特質時,他認為「耐心」為很關鍵的特質。畢竟整理膠片過程不能求快,一旦沒做好精密修補,膠片過掃描機時發生斷片都是很大的傷害。除此之外人才培訓也不易,至少需要多年的實務經驗,才能在修復過程中做出最好的判斷,因此除了耐心,還需要對影像與聲音有高度的敏銳。輔大程宗明老師聽到此幫繼諺補充:「使命感更是重要!
映後座談結束之後,同學們來到中心的圖書館參觀,由圖書出版組的仲豪組長導覽國內唯一影視聽專業圖書館。12/1~12/11圖書館舉辦「與時間同行」活動,開放民眾免持中心會員證進入3樓時間圖書館體驗參觀,當天享有時間證人會員之圖書館使用權限(不含其他購票、購物、飲食優惠),於館內閱覽書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