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2024我們在電影院上課《姊姊》|新莊昌隆國小|電影影像教育活動

映後講師/潘客印(本片導演)

 「我們在電影院上課」本次觀看短片《姊姊》並邀請到本片導演潘客印,與新莊昌隆國小的小朋友們,共同享受了一場溫暖又真摯的映後對談。這部扣人心弦的作品不僅是導演首部編導的電影短片作品,故事內容也蘊含著他對原生家庭的情感。

電影中描述了一個看似平凡的四口之家,在大女兒小春18歲生日前夕,意外揭開了她「非親生」的家庭秘密。面對昌隆國小的學生們,導演坦承這個故事其實源於自身經歷——他在國小時,無意間與姊姊同時聽到姊姊並非親生的事實,這份真誠的分享讓觀影體驗更有帶入感,也讓剛剛看完電影,還在回神的小朋友頓時響起一片驚呼。

「有時候姊姊會教我寫功課!」一個坐在前排的同學舉手分享。

「我弟弟很愛吵,我睡覺的時候都會把我吵醒!」另一位則迫不及待地說出自己的故事。

一時之間,影廳裡充滿了同學們對手足之情的生動描述:有人笑著分享會拿衣架嚇唬弟妹,有人開心地述說哥哥、姊姊如何「照顧」自己。這些真實的生活片段,與電影中姊弟的互動場景不謀而合。 

潘客印面帶微笑聆聽著這些童言童語,溫和地點出電影中的細節;負責主持的慈瑤姐姐分享到,片中家庭成員從未說出「愛」這個字,但如大家都記得姊姊最愛玉米蛋餅,而雖家境並不富裕,但父母暗暗地為姊姊繳掉大學學費,這些舉動都是家人之間無聲的愛與關懷。「就像你們說的,有時候會跟兄弟姊妹吵架,但是在重要的時刻,他們總是會在身邊。」主持人慈瑤姊姊這樣說道。

影像教育的功能

在提問環節,有同學好奇導演的姊姊現在在做什麼?也有同學打趣問道導演跟姊姊還會不會吵架?其中一位同學更好奇地問起與影像製作專業有關的問題,例如:「有沒有拍完的畫面最後沒有放進去電影的?」導演反問:「你們寫作文的時候,會不會有一些想法後來沒有寫進去?」孩子們紛紛點頭,他接著解釋,剪輯其實就像寫作文一樣,導演的工作需要選擇適合的片段,而這些選擇是為了讓電影的故事看起來順暢,也才能讓故事更動人。

導演最後問到:「為什麼姊姊最後會哭?」

有人回答:「因為她要離開家裡去讀書了」

也有人認為:「因為她看到爸媽幫她繳費的註冊單」、「因為她捨不得離開把拔媽媽弟弟」

同學們不同的回答,正是導演安排這樣開放式結局的目的,這也可看出即使生命經驗不如大人豐富,但孩子們仍能在影像中讀出那些細微又深刻的情感,更展現了影像教育的功能。

在歡笑與愉快的對話中,這場座談不只討論了一部電影,更像是一次溫馨的家庭分享會。透過孩子們純真的分享與導演細膩的回應,《姊姊》這部作品所要傳達的核心更加鮮明。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獨特的故事,而愛,就藏在那些看似平常的日常細節裡,正如導演創作的初心,每個家庭中都有那份「不言而喻」的愛,而這份愛是透過生活中的小細節來呈現。

潘客印導演將《姊姊》這部短片改編成另一部電影劇本《我家的事》,此劇本於今年11月獲得第46屆優良電影劇本特優,並預計於2025年上映。

圖、文/木木清、劉身威

影像教育活動聯繫:hornerliu@tfai.org.tw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