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擬音 Foley

擬音的歷史可以說從有聲電影剛剛發明時就開始了,而Foley這個英文字,就是取自當時在好萊塢環球片場工作的第一位擬音師Jack Foley,在電影還沒有進入同步錄音的時期,電影的聲音往往是在錄音室內錄製,當時的擬音師就已經開始使用各種工具和素材,創造出許多栩栩如生的聲音,早期的國片聲音都是這樣完成的,直到1988年侯孝賢導演的《悲情城市》,臺灣電影才進入同步錄音時代,開始在拍攝現場同步收錄演員對白和其他聲音。雖然在拍攝現場已經有收音,但現場收音的目的是捕捉最清晰的對白,於是很多特殊的效果音需要倚靠擬音師重新創造,例如,為了收錄到乾淨清楚的對白,演員會避免穿太吵的鞋子,等到對白完成剪接,才由擬音師重新配上腳步聲。

除了像常見的腳步聲、雨聲、雷聲這類寫實的音效之外,擬音師也會負責製作特殊的效果音,你能想像嗎?《星際大戰》系列電影當中的雷射槍音效,其實是用鎚子敲擊電塔旁的鋼鎖做出來的!在擬音師工作的錄音室(Foley Stage)裡,藏了各式各樣意想不到的工具、各種材質的地板、鞋子、門把等等,而這些看似像破銅爛鐵的東西,正是創造電影聲音魔法的寶物。*可參考後製、混音。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