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手繪電影海報/看板畫師

《繪聲繪影一時代:陳子福的手繪電影海報》

撰文:蘇蔚婧

在沒有電腦繪圖與大圖輸出的年代,電影海報與電影看板大多以手工繪製,不僅是重要的電影宣傳品,更是搶奪觀眾的第一個戰場。手繪電影海報與電影看板的製作方式、宣傳途徑與其所形成的視覺經驗,是早期電影文化的重要環節。

在1970年代攝影技術興起前,手繪電影海報主導電影世界的入口意象,畫師將高潮場面、明星神韻、類型與風格兼融於一方畫布之中,亦是商業與藝術的結合。那時代也出現許多大師級的畫師,包含活躍於古典好萊塢時期的西爾瓦諾.坎佩吉(Silvano Campeggi)、香港的阮大勇與臺灣的陳子福。陳子福的海報畫師生涯始於1950年代,共創作近五千張電影海報,以臺語片與武俠片為代表,在影片保存觀念尚未普及、老電影佚失難尋的情況下,陳子福所畫的海報是許多電影曾經存在過的證據,海報所載的演職員陣容、宣傳文案、圖像等,提供寶貴的線索,成為考掘電影史的重要史料。

電影看板則是將海報元素放大繪於看板,掛置在戲院立面,用以激發民眾觀賞意願的大型廣告。畫師會先在小海報上打妥格線、算準比例,放大後先在單塊畫板上繪出局部,再拼組成全幅,是從局部到整體的組合創作,考驗畫師的繪畫技巧與空間布局的能力。看板的材質由早期的合板、木板、不易上色的帆布,到現在的油畫布,手繪看板的筆觸、字體和色調也與大量複製的印刷品不同,除了漆料的質感,人物與背景的大小遠近須根據畫幅重新配置,不是原版海報的大型拷貝,而是重新創作。

手繪電影看板也不易保存,原圖在電影下檔後就被覆蓋,準備繪上另一部電影,作品生命僅限於電影上映期間。因此,手繪看板可說是「限時限量」的作品,只能寄望創作技藝的傳承。目前臺灣僅有臺南全美戲院仍懸掛手畫繪電影看板,然而手繪看板兼具恢弘氣勢與溫暖筆觸的特殊質感,使得資深畫師顏振發、謝森山、張玉村等人的技藝受到青睞,轉向街頭彩繪、展場設計與其他商業委託,原本用於電影映演宣傳的視覺圖繪,移植到戲院之外的場所與情境,除了懷舊,也逐漸產生新的文化意義。

 

參考資料:

黃翰荻、林欣誼、陳雅雯(2021)。《繪聲繪影一時代:陳子福的手繪電影海報》。臺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一筆入魂-張玉村手繪電影看板展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