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不能沒有你》I Can't Live Without You

2014 │ 臺灣TW │ 彩色Color │ 92mins │ 保護級

導演:戴立忍

原自2003年真實社會事件的《不能沒有你》是部極其寫實的電影,整部電影的形式語言、對白與場景,都盡量貼近真實的狀態。也因如此,我們沒有看到什麼電影美學的經營,因為這不是電影的目的,唯一的形式特色是整部電影運用灰階的色調,為的是傳遞嚴肅的語彙、反映社會議題的現象。   

這個社會當然有很多底層的弱勢族群,但重要的是我們的社會體制能夠為弱勢者做些什麼?因為不若掌握資源與權力的階層,弱勢者更需要國家機制的介入。一個弱小、沒有社會影響力的人物,受限於法律制度而走投無路之下,最後透過新聞媒體的曝光才受到關注,電影中主角與女兒之間真摯的感性親情,對比公部門的冷酷官僚,諷刺意味十足。

這部電影是公民教育的最佳素材,那些不幫忙主角的人就是萬惡的嗎?如果法律不近人情我們就能違反法律嗎?法律之訂定或許出發點本為良善,但不夠周延的情形下就必須思考如何修正。透過電影這個可以傳遞訊息和理念的工具,導演也企圖讓我們思考政府這個國家機器,是否能夠更具同理心地關注弱勢。

媒體素養(Media Literacy)也是值得思考的面向。在媒體影像充斥的時代,主角面臨窘困情境時運用媒體曝光方式達成訴求,但電影中各種媒體追求收視率不擇手段的面貌,也可以讓學生自省自己是否亦為這個結構的共生者呢?整體而言,課堂中讓學生觀看這部電影時,除了讓學生了解這個社會運作的真實與荒謬面向,也應該讓其互相討論、關注社會其它類似的案例,透過討論讓學生激盪更多情感的關注與理性思維,因此是值得推薦的一部電影。

引導問題思考

  1. 當武雄拿幫浦去修理,妹仔在阿財店裡看電視時,電視上正撥放著老電影《綠野仙蹤》(The Wizard of Oz, 1939)(19:45),這只是巧合嗎?你怎麼看綠影仙蹤故事跟本片的對話?
  2. 隨著故事線的發展,影片在三個場景出現妹仔在上頭往水面底下看的畫面(11:58、12:43、33:08、1:19:25),在這些場景裡,這畫面分別意味著什麼?
  3. 最初在警政署前對武雄反應冷淡的記者,在天橋事件鬧大時,又表現出對武雄的故事很感興趣(1:06:08),這個反差,聯繫先前武雄父女走過立院時聲軌上的抗議聲(55:02),給你什麼感受?追求快速與吸睛效果的媒體生態,造成觀眾在認知真相上有什麼侷限?
  4. 出獄後的武雄,又拉著阿財去社會局,當阿財在跟工作人員談話時,此時出現武雄剛好被窗戶柵欄遮擋的畫面(1:15:58),這畫面會讓你聯想到什麼?與他在片中的經歷有哪些關聯?
  5. 影片最後武雄終於再次見到妹仔。但我們只見到下了車的她衣著整齊、腳踏皮鞋(1:27:58),而且頂多只有背影,始終看不清她的臉。你對這樣的處理有什麼看法?
  6. 影片使用黑白攝影,在視覺上造成什麼感覺?對應所拍攝的題材與人物背景,這形式又讓人聯想到什麼?

 

撰文:陳育祥(美術教師,現任教於臺北市立大同高中)

問題設計:林忠模(台南藝術大學音像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曾為富邦電影學校負責CNC法國電影教材之譯稿撰寫工作,現為Giloo紀實影音專欄主編)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