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時光台灣(2):友誼時光

文/普納吉(藝術電影院工作者)

回味時光——溫知儀《與引商阿姨對話》

改編自臺灣知名靈異事件的賣座恐怖片《紅衣小女孩》中,男主角那位失蹤多日的奶奶一臉蓬頭垢面、穿著紅衣紅鞋走在杳無人煙的公路上的詭異鏡頭,正是宣告著紅衣小女孩的詛咒已悄悄地走入了你我居住的都會社區的關鍵一幕。而這個成功負責將「恐怖」引入臺灣「日常」的靈魂角色,便是由「引商阿姨」所飾演。劉引商當時以近80歲的高齡,同時展現了心疼孫子的長者以及中邪著魔的精彩演技,令人印象深刻。

「時光台灣」系列中《與引商阿姨對話》即是溫知儀導演透過「朋友」的角度來訪問、回味一位這位資深演員的紀錄片,同時也藉由與人生前輩對話,尋找自身創作的出路。

溫知儀是一位榮獲金鐘與金馬肯定的知名劇情片導演,亦曾參與大型紀錄片計畫「他們在島嶼寫作」──拍攝以臺灣詩人楊牧為主角的《朝向一首詩的完成》。2008年的《片刻暖和》是溫知儀與引商阿姨初次合作,兩人自此成了忘年之交。《片刻暖和》以印尼籍居家看護為主角,描述其與看護的老太太之間摩擦卻又互相依存的矛盾關係。劉引商在片中飾演這名身體欠佳,又因與女兒疏遠而身心理都飽受痛苦的老太太,在極短的篇幅中展現了怒斥、自卑、失落到理解的心境轉換,成功地以劇情短片之姿,提名第46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

從影近一甲子的劉引商作品無數,演過的角色多到連被問時都常常「真的不記得了」,溫知儀導演從國影中心的典藏資料中找出引商阿姨曾演出的《跑道終點》(1970)、《楓葉情》(1976)、《天生一對》(1979)等作品,有的飾演女主角,也有僅僅端茶過場的小角色。看著這些過去的表演,劉引商彷彿穿越時光、打開了記憶的匣子,侃侃地說起當初拍攝的心境,以及由個人經驗去連結劇中角色的表演方法。由演員親自解釋對角色的詮釋,是極為珍貴的第一手訪談內容。

《與引商阿姨對話》的尾聲,搭配著劉引商出演的最新作品《年尾巴》[1] 的側拍畫面,舉重若輕的一句「我覺得我扮演,我角色做得最好的,就是我自己。」讓整個訪談前後完整地銜接了起來,劇中角色連結到了現實生活中的社會角色。正因為認真地過著生活,所以能更認真地面對每個角色,扮演與真實互相對照,也讓觀眾們從引商阿姨穿越今昔的表演中,感受到了臺灣不同年代的生活時光。

時光落雨——姜秀瓊《太陽雨》

相對於《與引商阿姨對話》友人到訪的輕鬆氣氛,探問學生時期友人生前留下謎團的《太陽雨》就稍微沉重了些。談起本片過世的主角劉智和,大學同學蔡意欽說:「今天是太陽雨。我開著開……就覺得這就是我心目中的劉智和。他就是那種常常一下子,好像你會感受到他的熱,但是你又感受到他的雨落在你身上。」

《太陽雨》導演姜秀瓊畢業於國立藝術學院戲劇學系,也是在此認識本片主角劉智和及片中受訪的一班友人。姜秀瓊曾因演出楊德昌經典作品《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而入圍金馬獎最佳女配角,其後跟隨過侯孝賢及楊德昌等導演,擔任助手的工作,並以畢業製作《跳格子》獲頒金馬獎最佳短片,亦曾以紀錄片作品《乘著光影旅行》拿下台北電影獎的百萬首獎,其跨領域的豐富編導演經歷,也讓她受邀擔任金馬獎評審一職,是臺灣知名的電影人。

根據相關訪談,姜秀瓊其實從二十年前就一直想拍劉智和的故事,一解這位朋友年僅26歲的驟逝所留下來的遺憾,期間也一直嘗試撰寫劇本來拍成一部「仿紀錄片」,但多年下來未果。直到「時光台灣」的企劃找上門來,便決定以此為契機來完成這個未了的計畫。因為與劉智和是在大學認識,導演從國家電影中心的檔案中找出大專聯考相關的新聞畫面,並搭配當年國立藝術學院的放榜榜單。榜單上除了主角劉智和,以及本片中受訪的蔡意欽、黃裕昇、胡寧遠、謝宜靜、陳昱如等同學外,仔細一看更有演員黃士偉、尹昭德、服裝設計林恆正等知名人士,加上本片大量使用了這班同學就學時的影像及照片,替本片增加許多意外的驚喜。

《太陽雨》在訪問技巧、影片構成上極為細膩而精密。首先以同學們對劉智和的印象開始敘述,透過眾人的回憶來建立起主角的形象;接著試圖解開「智和是不是同性戀?」這個當年因臺灣社會還十分忌諱而無法談論的話題,並從當年被燒掉的日記,家人的感受提供了可能的答案。但到了影片中後段,觀眾會發現本片想解開,並非當年談論「同性戀」的禁忌性,而是在於解開「同齡友人驟死」對影片中這一班人種下的結——包括導演自己。

死亡,還有死亡對親友的影響才是《太陽雨》真正要紀錄捕捉的。在還對生死懵懵懂懂的二十多歲,第一個同齡友人劉智和的突然離世,在當年戲劇系的這群朋友心中都種下了年少時代還無法處理的遺憾及情緒;有人無法好好面對工作、有人不敢翻開智和的紀念文集,也有人隱隱地在祈求聆聽。《太陽雨》的拍攝讓這些「被留下來的人們」道出了心中多年積累下來的提問與思念,伴隨著咳嗽與眼淚,觀眾們也陪著這群一起走過青春的好朋友們,渡過了這一趟理解死亡的人生必修課程。

而劉智和就像親友們形容的溫暖體貼,生前留下了這麼樣的一段文字:

  「如果我死後,你還會來看我,請你燃起三炷香,不需要膜拜,因為我不想看見你流淚,就假裝是被煙燻的,我會感動在心裏,一起帶到高凸的塚裏。讓份美,和著我的血、我的靈、我的魂一起溶化,進入大自然裏。然後,灌溉在我墳上的紅玫瑰,不需要很多朵,只要你的來臨就足夠。如果我死後,你還會來看我,那這一生就已足夠,因為我知道,你曾在乎我,曾經,愛我。」——劉智和(1990.10.09)

《太陽雨》即是姜秀瓊對劉智和最深情的探訪。沒有燃香、沒有膜拜也沒有擺上鮮豔花朵,卻是影像中永恆的回眸,盼望一生如此就已足夠。

以紀錄片搭起與觀眾的友誼橋梁

從畫面美學而言,《太陽雨》是「時光台灣」系列作品中,唯一使用長寬比 1: 2.35 的鏡頭的作品(目前商業電影的主流),較大多紀錄片常使用的 1:1.85 比例來的寬一些,讓導演能在畫面中放入更豐富的訊息。雖然此舉也讓新拍的影像更難與比例較窄的老影像做結合,但在導演說故事的功力及金獎級的幕後團隊(剪接師陳曉東、聲音工作者高偉晏、收音師郭禮杞等等)的合作下,新舊畫面的並陳不但不突兀,更讓本片的「電影感」十分出眾。

而《與引商阿姨對話》及《太陽雨》都由於創作者與受訪者之間的朋友關係,使得兩部片不同於一般訪談性質的紀錄片分界明顯。因此,如何讓觀眾不成為一個「完全的局外人」成了兩位導演共通的重要課題。

溫知儀導演巧妙地引用了劉引商不同年代的演出畫面,從過去到現在、從黑白到彩色,最後甚至將腳步走入了拍片現場,非常自然地「讓觀眾就作為觀眾」去對拍攝對象(引商阿姨)感興趣,保持著戲臺上與戲臺下的舒服距離,拿捏得當。相對地,姜秀瓊導演一開始就以主角充滿戲劇性的死亡在觀眾心中設下疑問,加上數量龐大的鏡頭數、細膩的剪接、適當的配樂,誠懇地用雙手邀請觀眾一起走入當年的國立藝術學院中,尋找那藏在生與死之間的解答。兩部作品分別讓觀眾從一外一內的角度,共度了兩段無可取代的友誼時光。

 

※作品中所引用的國家電影中心檔案完整列表,可至時光台灣:翻檔案網站中查詢。

延伸觀賞

※《與引商阿姨對話》延伸觀賞

溫知儀《片刻暖和》(2008)

蒂妲·絲雲頓、柯林·麥克比、巴泰克·茲耶多斯、克里斯多福·羅斯《約翰伯格 四季肖像》(2016)

王明台《順雲》(2017)

楊婕《年尾巴》(2018)

註:《約翰伯格 四季肖像》是由導演親自訪問大師級忘年之交的紀錄片,構成與《與引商阿姨對話》雷同,且對話及討論更為深入。

 

※《太陽雨》延伸觀賞

吳耀東《在高速公路上游泳》(1998)

太田信吾《特許時間的終了》(2013)

註:兩部亦為導演拍攝大學時期友人的紀錄片。《高》片同樣在保守年代的臺灣談論同性戀議題,為臺灣紀錄片經典;《特》片導演用劇情片與紀錄片參半手法解開好友自殺之謎,影片對於觀眾衝擊性極高。

Loading